当前位置: 首页>关注 >

沿河泉坝镇:乡村振兴“畜”势勃发

2023-04-07 13:49:57 来源:多彩贵州网

(罗福成) 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泉坝镇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把发展养殖业作为助农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结合镇域实际,推进“稳羊增牛”发展战略,着力在培育、壮大、做优、做强养殖业上下功夫,提高了全镇养殖业经济效益,让更多群众通过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


(资料图片)

近日,记者走进该镇捷克村,在薄雾笼罩的山梁上看见,村民朱恩海赶着几十头大大小小品种不一的牛正往回家的方向一路吆喝,牛群拥挤着跑向整齐有序的标准化圈舍。随后,朱恩海一家人开始忙起来,有的清扫卫生,有的往牛槽里添加饲料,有的加工秸秆,高大温驯、膘肥体壮的西门达尔牛悠闲地咀嚼着饲草。

据了解,朱恩海于2019年注册成立了鸿运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申请到财政专项资金58万元修建这个养牛基地,总面积700余平米。目前,该养牛基地共存栏牛63头,每年可出栏15至20头,纯收入超10万余元,其牛的品种主要有西门达尔和安格斯两种。该合作社成立以来,一直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经营,让合作社逐年壮大、社员们年年有分红。

“这个牛场是从2019年12月份开始进牛,进牛之后,采取‘合作社+农户’分红机制,现在存栏60多头,但养牛风险小、利益大,我现在还想扩大规模。”朱恩海说。

捷克村位于泉坝镇东北部,海拔950米,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距县城50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6亩,森林覆盖率62.52%。

多年以来,牛羊一直作为该村的传统养殖业。过去,养殖户通常在沿沟、沿路修建简易结构养殖圈舍,不仅养殖产业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而且给捷克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损害,违背了泉坝镇“生态立乡、林旅富民”的发展思路。为引导群众规范化养殖,改变原有粗放型养殖方式,实现规模养殖,该镇通过思想引导、政策宣传,引导村民到指定地点集中修建养殖棚圈、解决养殖需求。

记者来到该村力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正遇上该合作社负责人杨力夫妇在杂草丛生的山坡上追赶羊群。

养牛羊效益好,收入稳定。杨力夫妇发展养殖业已经很多年了,从2010年开始,他和妻子已陆续投入20多万元持续改良品种,选用多胎多羔、泌乳性能好的新优品种牲畜进行纯种繁育和扩繁推广。羊群由原来的100多只发展到现在的300多只,其每年出栏羊均超100只以上。

“我们从2010年开始发展养羊,到今年已有13年了。我4个小孩读书所有的开销都是靠卖羊的收入,一年出栏山羊有100多只,年收入15万元左右,这山羊我会一直发展下去。”捷克力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力说。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田毛介绍,2022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7.95万元,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600元。截至目前,该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已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捷克村实际的“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的草畜产业路,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实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合作社建设项目,带动帮助广大群众转变生产方式,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全村畜牧业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让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已得到了全面提升。

“我村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有白山羊养殖基地两个,黄牛养殖基地一个,养鸡场一个,有养殖专业合作社4个。下一步我们将鼓励农户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大户带动的作用,让农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田毛说。

关键词:

推荐内容